自体输血必备知识

自体输血必备知识

    1、自体输血有哪几种方法?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

    (1) 术前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2) 急性血液稀释(AHD):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病人一定量的自体血储存,同时输入胶、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 释,血红蛋白降低,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病人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病人。

    (3) 血液回收:血液回收自体输血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病人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处理,然后回输给病人。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病人

   

    2、自体输血有什么好处?

    异体输血即便采用再严格的筛选检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种输血合并症的发生。而且,异体输血还存在着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性。而自体输血,不传播疾病,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节省血源,又可解决稀有血源缺乏的困难,还可以减少病人的开支。许多发达国家对术前存血已广泛使用,副作用极少。

   

    3、应用自体储血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 只要病人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3,行择期手术,病人自愿合作,都适合自体储血。有肿瘤或肝炎病史的病人也可以进行自体储血输血。

    (2) 手术前1-14天采集血液。

    (3) 每次不超过500毫升(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五天。

    (4) 在采血前后可给病人铁剂、维生素C、B12及叶酸治疗。

    (5) 血红蛋白<100克/升及有细菌性感染的病人不能采集自体血。

    (6) 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狭窄病人慎用。

   

    4、应用急性血液稀释(AHD)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 只要病人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就可以考虑进行急性血液稀释。

    (2) 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不使红细胞比积<0.25。

    (3) 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红细胞比积、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4) 下列病人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克/升。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以及静脉输液通路不足及不具备足够的监护条件者。

   

    5、应用血液回收由哪些禁忌?

    (1) 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2) 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或消毒液污染。

    (3) 怀疑含有癌细胞。

    (4) 病人患镰状细胞贫血。

    (5) 大量溶血。

   

    6、储血式自体输血液状保存有什么优缺点?

    储血式自体输血液状保存无需特殊的技术和设备,是简便又经济的方法,如果使用MAP保存液,液状保存红细胞可达6周,加上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可以促进液状保存自身输血的普及;但是,液状保存其保存期、储血量有一定的限度,且保存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不能避免。

   

    7、什么情况不能实行术前储血式自体输血?

    对于紧急手术或术前贫血,不能施行术前储血式自体输血,只能采用同种输血疗法。

   

    8、应用自体输血应注意什么?

    (1) 术前自体储血、术中急性血液稀释(AHD)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

    (2) 自体储血的采血量应根据病人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当自体储血的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时要慎重。

    (3) 在实施血液回收时,回收的血液虽然是自体血,但与血管内的血及自体储存的血仍有差别。血液回收有多种技术方法,其质量高低取决于对回收血的处理好坏,处理不当的回收血输入体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先进的血液回收装置已达全自动化程度,按程序自动过滤、分离、洗涤红血球,并装袋备用。如出血过快来不及洗涤,也可立即回输未洗涤血液。

    (4) 适当的血液稀释后动脉氧含量降低,但足够的氧供不会受影响,主要是心输出量和组织氧摄取率增加的代偿作用。血容量正常时,心率一般不会增快,AHD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组织灌输改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浓度与血细胞比积平行性降低,但红细胞比积>0.20时,凝血不会受到影响。与自身储血相比,AHD方法简单、耗费低;有些不适合自体储血的病人,在手术室严密监护下,可以安全的进行AHD;疑有菌血症(如置入尿管或慢性骨髓炎)的病人不能进行自体储血,而AHD不会造成细菌在血内繁殖;肿瘤手术及伤口感染手术不能进行血液回收,但可以应用AHD。

   

    9、腹腔内出血自体回输应注意什么?

    术中回输手术区域或体腔内的清洁失血对于失血性休克或失血性贫血病人,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的输血方法。特别是在血源缺乏而病人又是严重失血性休克时,可抢救生命。输自体血,不存在血液传染及同种异体输血反应,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回收自体血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2)打开腹腔回收部分血后,如果积血不从刀口外溢,应先止血,再回收。

    (3)由于血液离开循环后,血细胞赖以生存的氧和营养物难以得到,和其他组织接触后,即可发生血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因此伤后血液流出至回收时间,原则上应限于4--6小时。

    (4)腹腔内存留的自体血,超过2--3小时后,因腹腔的去纤维蛋白作用及凝血因子的消耗减少,其本身不易凝集,故回收血时抗凝剂应远比正常静脉内采血时少。

    (5)一般腹腔内积血存留2小时后,除肉眼可见的凝血块外,更多的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团聚物,加之创伤组织也混杂其中,输入体内后可堵塞毛细血管,团聚物裂解释放出来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使血管收缩和通透性增加。因此回输血必须充分过滤并予以注意。

    (6)有下列情况应禁忌回输:恶性病变;病人有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穿孔;粪便、胆汁严重污染了血液。

   

    10、心外科应用自体输血方法及临床效果如何?

    在心外科手术中,减少同种输血是防止输血后合并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自身输血不仅可避免同种输血所致的各种输血后合并症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血源,尤其适合于稀有血型患者。有文献报道,对549名择期手术患者用术前储血式冷冻保存红细胞的方法进行自体输血,同时运用无血充填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中残留血液的回收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因同种输血所产生的各种输血后合并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对象:心外科549名择期手术患者,男性450例(82.0%),女性99例(18.0%),平均年龄为52.8±10.8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为330例(60.1%),心瓣膜疾患117例(2l.3%),先天性心脏病64例(11.7%),其他疾病38例(6.9%)。

    (2)自身血液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根据美国血库协会和日本输血协会的有关标准,在由患者或家属签署了自身输血同意书后,待患者的血红蛋白值>llO克/升、红细胞比积>0.33时,采血400毫升,间隔约1个月,首次采血开始前1周起给予口服硫酸亚铁剂200毫克/天,储血参照最大手术备血量(MSBOS),所采自身血液用红细胞缓速冷冻方法保存(-85℃)。

    (3)自身输血的冷冻保存期:自身血液的冷冻保存期平均为45±40天(n=549)。

    (4)手术出血量:对549名患者实施了术前储血式自身输血后,术中出血量由以前的778±443毫升减少至491±315毫升

    (5)自身储血量与输血量:自身储血量是根据疾病的种类、手术范围的大小,参照最大手术备血量(MSBOS)而制定。在990次自身采血中,共储血393200毫升,平均储血量为716±307毫升/患者。

    (6)自身输血后效果:这54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输血后感染及自身输血后寒战、发热、红斑等任何输血副反应,也无输血后肝炎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免疫副反应,手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值恢复迅速,木后3天起即恢复到>110克/升。此法安全、有效、稳定,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11.在骨科手术中如何应用储血式自身输血?

    骨科中的髋关节手术、脊惟侧凸症手术等,由于不能使用止血带,术中出血较多,常常需要输血;此类病人手术可以择期,术前可以有计划的进行储血,当输血不可避免时,首先应当选择自身输血。有关专家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509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442人,年龄11—79岁;病种包括:变形性髋关节炎380人,特发性脊椎侧凸症85人,其他44人)进行了术前有计划的储血,效果良好,未发生输血反应和输血后感染症。具体操作如下:

    (1)自身输血前的准备:首先签署自身输血同意书,血红蛋白>110克/升、红细胞比积>0.33者采400毫升,间隔1个月左右。体重<50公斤者,采血量为400(毫升)×体重(公斤)/50。储血量参考最大手术血液准备量。初次采血前一周开始口服硫酸亚铁200毫克/天。采血过程中如出现贫血或病情有恶化趋势应终止采血。

    (2)方法:清洁环境下无菌操作采血,注明姓名、血型、病历号、日期,血液分离成浓缩红细胞和血浆。血浆置-20℃以下保存(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含79%甘油的冷冻保护液充分混合,置-75℃冷冻箱内保存。解冻时放入40℃温水中融化,再加入与红细胞等量的50%葡萄糖液和5%果糖液1.5升,使红细胞与葡萄糖发生可逆性反应.沉降于袋底部,弃含甘油的上清液。再用5%果糖液1.5升重复洗涤2次,最后用生理盐水使红细胞再悬浮和解冻的自身新鲜冰冻血浆一起于术中或术后回输。

    由于本法可以使红细胞长期保存(5年以上),因此,采血次数、采血间隔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任意设定和调整,可以确保必要的储血量,即使手术因故延期也不会影响自身输血计划的实施

   

    12.颅内肿瘤病人外科手术中应用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应注意什么?

    一般颅内肿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且常伴有代偿性血压增高,脉压增宽,术中一旦掀开颅骨瓣时,代偿性血压增高的机制随即解除,血压有可能出现骤然下降,因此抽血必须在掀开颅骨瓣之前完成。如果病人在掀开颅骨瓣时出现血压下降,可及时快速将稀释的自身血液回输,以防止血压骤降。在麻醉下,由于肌肉松弛剂的作用,病人的外周循环系统处于扩张状态,一定要注意液体输入保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

   

    13.为什么海脉素被较多的应用于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

    海脉素(Heamaccel)来源于牛骨,是通过尿素桥交联降解的明胶多肽,半衰期为4—6小时,有缓冲能力,平均分子量3万,为等渗液,近年来普遍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血浆代用品。临床上使用较广的人工胶体有右旋糖酐(Dextran)和羟乙基淀粉(HES),而明胶制剂一直被认为扩容效果差并有组织胺释放作用而较少使用。海脉素是近年来新一代改良明胶,自从用于临床后,发现它具备理想的人工胶体条件,比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更具优越性。因为海脉素各项指标与人体血液相近,电解质含量及pH值更接近人体血浆:pH7.3、Na+145毫摩尔/升、Cl-145毫摩尔/升、K+5.1毫摩尔/升、Ca2+6.25毫摩尔/升,而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无此特性;海脉素对凝血系统无干扰,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都具有抗凝血作用,而受到剂量限制;海脉素与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相比略有过敏反应,而且短暂轻微;海脉素还可更好地改善循环功能,表现在血液稀释后,机体的心输出量、氧运送、心指数及平均动脉压增加,而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在这方面的功能较差。许多研究表明.海脉素对急性血容量不足的补充、血液稀释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被较多地应用于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

相关链接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频道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