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的文化趣談

猴的文化趣談

猴子,聰明、機靈,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屬猴的人,在他人眼裡,腦子靈活、思維清晰,是標準的腦力工作者。

「侯」,是對美猴的稱讚,引申為一種美。《詩經》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韓詩》解釋說:「侯,美也。」轉引為古代貴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謂「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 方君主,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列國諸侯。秦漢時代,封侯拜將。於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種吉祥的象徵意義。

「猴」本來就是「候」也同「侯」,「候」的原義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也就是說,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於識別獵手的誘餌,發現食物並不輕易去取,觀望探察甚久,感到確實沒有埋伏方才行動。

「侯」姓,相傳出自黃帝時的史官倉頡,本為侯岡氏,後簡稱侯姓。史載,春秋時晉國有侯氏。戰國時魏國有著名的隱士侯贏,曾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漢代有大司徒侯霸。唐代有宰相侯君集。明末清初有才子侯方域。現代有著名的相聲大師侯寶林。

「猿」,本為「袁」,「袁」字極像猿猴形,連尾巴都畫出來了。故傳中白猿常自稱「袁公」。「袁」姓相傳出自於大舜的後代,春秋時陳國有上卿為袁氏。漢代有流傳甚廣的「袁安臥雪」的故事。

「禺」本是描繪猿猴形貌的一個象形字。魯迅《故事新編》說,大禹的禹,其實就是「禺」,也是由「大猴子」變來的。「禺」又通「寓」,大約是把猴子關進屋裡,便叫「寄寓」,後代漸漸人化為人的寓所。「禺」又通「愚」,暗示猴子擺脫愚昧才能進化為人。

"猶」,也是描摹猴態的一個字。它的金文字形有些像猴子偷酒食。傳說「猶」是疑心最重的猴子,一遇到風吹草動,就驚恐地攀上爬下,猶豫不決。「猶豫」、「猶疑」皆因此得名。

「狙」,是古代普遍用以表示獼猴的字。養猿猴的人便稱為「狙公」。「狙」在歷代話語中多用來表示「狡黠、伺機」之意。於是出現了「狙伏」、「狙擊」、「狙伺」、「狙詐」等一系列詞語。

「獨」也是表示一種猿猴的字。據說它秉性孤單,不合群。「孤獨」之義大概由此而來。於是產生「獨立」、「獨行」、「獨夫」、「獨裁」、「獨來獨往」等一系列詞語。「獨孤」姓,是一種少見的複姓。出自在古代匈奴獨孤部。晉代人居中原,唐代以年逐漸漢化。

猿猴俗名「猢猻」,亦稱為胡孫。因而「胡」姓和「孫」姓也與猴子結下不解之緣。「胡」姓,相傳也出自大舜後裔,周代封於胡,因以為姓。胡為小國,被楚國滅掉。「孫」姓,古代相傳有三支。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時衛國武公的後裔。一支出自楚國,孫叔敖的後人。另一支出自齊國,陳田氏的後代。春秋戰國時期有著名這事家孫武、孫臏。唐代有醫學家孫思邈,書法家孫過庭。特別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更使「孫」姓威名遠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