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魚的歷史和講究,告訴你是否一定要吃魚?

春節吃魚的歷史和講究,告訴你是否一定要吃魚?

在過年的年夜飯裡,不管是北方地區還是南方地區,絕不會缺少的一道菜就是魚。俗語也說了「無魚不成宴」,大家圖的正是一份吉祥的好意頭。要從春節吃魚的歷史和講究說來,這道菜從不只是一道擺設。

「魚」與「余」同音,又像征吉祥物,如鯉魚,寓意「得利有餘」;鰱魚,寓意「連年有餘」;鱖魚,寓意「富貴有餘」......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的情結。而這風俗最早還是起源於漁民,他們長期以水為居,與魚相伴,更是靠著捕魚得以生活下去。而每逢節慶,除了拿去賣的,他們普遍也會自留一條與家人享用。後來慢慢的發展成為一種船文化,不過在最初,這是漁民祈願捕魚能安全歸來,結果能豐收的原始意義。

發展到如今,尤其是在吃年夜飯時,都是必須要上一條全魚的,以表達年年有魚的寄托。但其實過年吃魚的原因不止寓意「年年有餘」,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稀作鎮邪物。而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含有鎮邪的功能。可以說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在餐桌外則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及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當然,吃魚也不是件簡單事。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而在端上桌時的擺放,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若來的客人是文人,則要將魚肚對著他,讚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若是來的客人是武將,則要將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並且擺下後不可再端動。然後魚頭所對的人要進行「剪綵」,既由魚頭對著的人首先動筷夾魚吃,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

當然,年夜飯的魚更多的是有擺設意義,因此是不能全吃掉的。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而有的地方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意頭,往往會在除夕做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因而就有了連年有餘。如果是只做一條的話,則是年夜飯吃終端,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也是連年有餘。

瞭解我們春節吃魚的歷史和講究,吃的自然不只是一條魚,更多的是對好日子的期盼。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