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常遇到的問題及處理

采血常遇到的問題及處理

  ·選擇什麼樣的血管采血?

   (1)應選擇粗大、充盈飽滿、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

   (2)最常選用的是肘正中靜脈,其次是貴要靜脈,穿刺困難者再選用頭靜脈,或者對上述三條靜脈比較,選擇粗大彈性好的。

  ·目前常用的、最好的肘部消毒方法是什麼?

   先用溫水、肥皂清洗肘部,再用2%碘酒消毒,干後用75%酒精脫碘。

  ·采血時如何進行靜脈穿剌?

   (1)先在穿剌部位上6.5~7厘米處扎止血帶,鬆緊適宜。過松則達不到血管充盈的目的;過緊則造成深部動脈供血不足,血流變細,容易造成凝針。

   (2)消毒後,把靠針尾部的塑料管折疊(以防撥護針帽後空氣進入),右手母、食、中三指持針柄部,左手拔去護針帽,再繃緊皮膚,針頭斜面向上呈30°角,將針頭迅速剌入靜脈旁(或上)皮膚後再穿刺血管,見血液流入采血袋再順著血流方向向前行進1厘米,然後固定針頭位置。如果針頭直接進入血管容易造成進針處血腫。

   (3)對靜脈表淺者要呈10~20°角,靜脈較深、皮膚厚者可適當放大角度。

   (4)遇到滑動不易穿刺的靜脈,用左手拇指繃緊皮膚,用消毒後的食指壓住可觸到的靜脈,右手持針進行穿剌。動作要熟練、準確,要避免反覆穿剌,以免引起感染。

   (5)如果穿剌後獻血員用力加壓,血管充盈,但卻見血流一段段流入采血袋,並有吱吱磨擦聲,用手摸針柄後的采血管可以感覺到。這是針尖斜面貼在血管壁上,位置不正確,引起血流不暢,應立即抬高一點針柄。

  ·采血穿刺失敗的原因及補救的方法有哪些?

   在采血過程中,偶而可遇到靜脈穿刺失敗,下面是失敗的原因及其補救的方法:

   (1)靜脈穿刺後,開始血流順利,可過一會後,血流慢了甚至停流,獻血員手變得蒼白、冰涼。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止血帶綁紮過緊,壓迫動脈,影響動脈血流量,同時也阻止了靜脈血的回流。此時應鬆開止血帶,待獻血員手臂顏色恢復正常後,再綁紮好止血帶,血液就會順利流出。

   (2)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影響流速。可適當改變針頭的角度和方向,或稍微改變穿剌肢體的位置,直至血流通暢為止。

   (3)針頭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而使血流緩慢。判斷是否出現這種問題,就是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隆起。如果是很緩慢的隆起,可能是針頭斜面一半在管腔外。此時,繼續向血管內進針少許即可。

   (4)針頭脫出血管,局部出現隆起,造成血液停流。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拔出針頭,更換采血器,另換部位進行穿刺。

   (5)穿刺針頭穿透血管壁對側,血液停流。局部可有或無隆起,但獻血員有痛感。應當拔出針頭,更換采血器,另行穿剌。

   (6)靜脈穿刺失敗,經過長時間的補救,血液仍不能順利流出。可能是采血管或針頭內有凝塊。應另換針頭或采血器,更換部位重新穿刺。

   (7)血管痙攣影響血液流速。其原因是:反覆穿剌刺傷血管周圍神經和血管組織,引起交感神經(即縮血管神經)的興奮,使靜脈收縮而影響血液流速。這時,采血者可用按摩、熱敷等方法,解除血管痙攣。如血液仍不流暢,應即拔針。

   (8)血管塌陷,影響血液流速。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穿刺的是肘正中部位較大靜脈周圍的小靜脈(如副頭靜脈、島頭靜脈等),引起血管塌陷。所以采血時應盡量選用肘正中部位較大的靜脈(如正中靜脈、貴要靜脈等),以避免血管塌陷。

    2獻血員精神過度緊張,也可引起血管塌陷。要熱情向獻血員講解獻血基本常識,解除其思想顧慮,使其精神放鬆。

    3止血帶綁得距穿刺點過遠,而引起血管塌陷(一般止血帶距穿剌點處約6厘米)。應重新調整止血帶的位置。

   4血管內壓力不夠而引起血管塌陷。可以輕輕拍打血管上方皮膚,也可以捏起血管上方皮膚,這樣,血液就可能暢通的流出。

   (9)有的獻血員皮下脂肪少,靜脈雖顯露但彈性差,易滾動,穿剌針扎進去後,血管往往隨著針尖移動,造成穿刺失敗。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選用比較固定的肘正中靜脈穿剌。穿刺時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消毒後,按住穿刺血管的上下方,再行穿剌;或穿刺針頭直接以圈套角度從靜脈的上方向下穿刺,這樣較易成功。

   (10)有的獻血員皮下脂肪厚,多數靜脈不顯露,往往反覆穿剌,不見回血。這時,可用消毒過的食指,按血管解剖位置進行觸摸,待摸清靜脈走向後再行進針。進針角度應稍大,但不宜過深,過深易穿透對側血管壁而導致失敗。

   (11)若遇一條血管往上分為兩條比較接近,而且清、粗、平、直、充盈的血管,就選擇交叉點為進針點。這樣,如果一側靜脈穿刺失敗,可在常規消毒針頸及周圍皮膚的情況下,將針頸退至原皮膚進針點,針尖不拔出皮膚,同時用無菌棉球壓迫原靜脈進針點。然後調整進針方向,向另一條靜脈重新穿刺,將原靜脈進針點用無菌棉球壓好,直至采血結束。此法不必更換采血器材,獻血員痛苦小,並減少血液污染機會。對47例臨床追蹤調查,無一例出現輸血不暢及輸血反應。

  ·采血中血液凝固的原因及預防的方法有哪些?

   在采血中,偶可遇到血流點滴或中斷等現象,致使采血器具內的血液產生大小不等的凝塊。此血若用於臨床,不僅會造成血液輸注困難,更為嚴重的是會導致病人出現不良反應。在采血中造成血液凝固的原因常見於:

   (1)采血器導管內壁粗糙。

   (2)采血針頭過細。

   (3)血液與保養液比例不當,或保養液內抗凝劑的含量不夠。主要因素有:反覆穿刺,采血針未正確剌入血管內,或剌入後位置未固定而滑出血管外;獻血者手臂的位置不當;止血帶的位置和壓力不適宜;獻血者的靜脈不充盈;采血器導管折成銳角;搖擺器功能不正常。

   上述原因可導致血液未及時與抗凝劑接觸而發生凝固,另外,采血者無菌操作不嚴格,導致細菌污染,也可引起血液凝固。

   為了避免此種現象發生,在采血中應做到:

   (1)采血前仔細檢查塑料袋內保養液是否足量、變質,采血器導管有無粘連、打折現象。

   (2)選好止血帶的位置,最好在肘關節上6~7厘米,壓力相當於血壓計5~8千帕(40~60毫米汞柱)。

   (3)采血針頭粗細得當。

   (4)對血管不充盈的獻血者最好用熱水沖洗,並熱敷以保證血液循環良好。

   (5)選擇正中靜脈穿刺,穿刺後固定好針頭。

   (6)搖擺器功能要保持正常,發現異常,及時維修。

   (7)血流不暢時,可重新扎系止血帶,鬆緊要適度;若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或獻血者手臂位置不當,可適當轉動針頭及調整手臂位置;若血管穿破或發現采血器內的血液已凝集,進行第二次穿刺。

   總之,為了杜絕和減少采血中血液凝固的發生,高度的責任心、嚴格的無菌操作和“一針見血”的穿刺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要在采血中隨時注意血流動向,避免凝、穿、滴、斷情況的發生,保證血流通暢。這樣,采血中的血液凝固是可以避免的。

  ·天冷時如何采血?

   天冷時血管收縮,表面看不清,不可急於采血。可讓獻血員進休息室充分休息,飲用熱水,血管局部加熱,拍打局部,使血管充盈,方可采血。

  ·輸注保養液過剩的血液有什麼不妥?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原因造成獻血者采血量不足,以至供采200毫升的血袋只採了100毫升,甚至只採了50毫升。這樣的血給病人輸注後,有引起受血者低血鈣的危險。因為目前通用的保養液抗凝機理是利用枸櫞酸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成可溶而不可電離的枸櫞酸鈣,使游離狀態的鈣轉變成結合狀態的鈣而失去其生理功能,血液得以保持不凝狀態。保養液過剩的血液輸給病人後,過剩的枸櫞酸鹽就有可能與受血者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使受血者血中鈣濃度降低。如果這種血輸給兒童或將多袋這樣的血輸給一個病人,特別當病人本身血中鈣離子濃度較低的情況下,就有可能使其血清鈣濃度更低,以至引起臨床缺鈣表現。因此,保養液過剩血的使用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為什麼要控制采血的“量”?

   采血袋內抗凝劑的量,是根據所要採集的血的量來確定的,有一定的範圍。采血過少時,抗凝劑就過剩,這樣的血輸入病人體內後,會使正常的凝血時間延緩而影響病人健康;而采血量過多時,抗凝劑的量相對就少了,這樣的血容易出現血凝塊,不能輸注。因此,一定要按規定的範圍,來控制采血的量。

  ·遇采血不順而采的血少時可以輸給患兒嗎?

   有時采血不順,用200毫升的采血袋只採出100毫升或150毫升左右的血。由於不夠成年人常輸的200毫升的量,為節約用血,有的血庫就把這袋血分成幾個50毫升,分頭輸給患兒,這是錯誤的做法。因為患兒,特別是嬰兒、新生兒,本身調節枸櫞酸鈉的能力比成年人弱,輸枸櫞酸鈉含量正常的血,有時也會引起低血鈣症、酸中毒、血液稀釋和心搏出量減少等副作用,而采血量不夠的血枸櫞酸鈉濃度更高,更易產生上述副作用。

  ·采血針頭堵塞應怎麼辦?

   采血時,有時會遇到血液在針腔內形成凝塊,造成堵塞。如果用力擠壓將血塊衝回獻血者體內,以使血流暢通,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操作。因為血塊一旦進入獻血者體內,容易形成病理性栓塞,甚至造成生命危險。所以一旦確定是針頭堵塞,應立即拔針,更換另一套采血器材,避免造成獻血者重要器官的堵塞。

  ·如何防止因采血袋破漏而致血液報廢?
   在血源日趨緊缺的今天,不浪費一滴血是我們每一個輸血工作者都應注意的問題。但有時由於采血袋難以觀察的微滲,使采血後滲血而造成血液浪費,令人十分心疼。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將采血袋置於兩層吸水板之間,用手壓板壁,持續3~6秒,重複3次,檢查紙板上有無水印。

  ·為什麼脂肪血不能輸注?

   脂肪血是臨床輸血及血液製品生產的禁忌,輸注脂肪血可發生過敏、發熱、脂肪栓塞等不良反應。用脂肪血分離蛋白及製品,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

  ·脂肪血是怎樣形成的?

   當人們吃了含高脂的食物,如肥肉、蛋類、油條、花生等,進入血液形成乳糜微粒,使血漿呈渾濁狀,嚴重的像米湯一樣,這就是脂肪血,也叫乳糜血。

  ·怎樣防止脂肪血的產生?

   獻血者在獻血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晨,要吃清淡的食物。采血者在采血前一定要問清此事,如果得知獻血者前兩頓吃了含高脂的食物,就應讓其第二天再來獻血,以免造成浪費。

  ·為什麼采血時塑料采血袋在不停地擺動?

   當血液流出體外時,正常情況下2~8分鐘就會凝固。為防止血凝,塑料采血袋內裝有一定量的抗凝劑。在采血過程中,血液一直往塑料采血袋內流動,放置塑料采血袋的電子采血稱上的稱重托盤按一定角度、一定頻率不停搖擺,使抗凝劑在整個采血過程中始終保持和血液迅速均勻混合,以達到不使血液凝固的目的。

  ·電子采血稱有什麼功能?

   電子采血稱具有數字顯示、聲光報警,按一定角度(10°~15°)、一定頻率(30~32次/分鐘)自動搖擺;當采血到預定的重量時,能自動發出報警信號來提示采血者。

  ·應用電子稱如何計算全血的容量?

   由於電子稱一般是以重量為單位,而采血的量,按規定卻是以容量為單位。因此,存在著換算的問題。要把容量換算成重量,需要知道比重。全血的比重是:1.050~1.060,平均為1.055。比如,要採集200毫升全血,就應以200毫升乘以1.055克/毫升,等於211克。

  ·如何計算每袋全血的重量?

   根據《中國輸血技術操作規程》規定:每袋全血的容量應為標示量的±5%。計算公式為:
            全血重量(克)-空袋重量(克/,含保養液)
   全血容量(毫升)=—————————————————————
                全血比重(克/毫升)
   全血的比重為:1.050~1.060,平均為1.055;抗凝劑的比重為1.02。比如:所用空袋重45克,抗凝劑為28毫升(乘比重1.02後等於28.56克,按標示量的±5%為:27.13~29.99克),採集200毫升全血後,應這樣計算:
200毫升全血袋重:
200毫升×1.055克/毫升+45克+28.56克-20克=264.6克。
   低限為:180毫升×1.050克/毫升+45克+27.13克-20克=241.1克。
   高限為:200毫升×1.060克/毫升+45克+29.99克-20克=288.2克。
   即當空袋重45克、抗凝劑為28毫升時,採集200毫升全血後,這袋全血重量的合格範圍是241.1~288.2克。

  ·采血時血液流速會影響血液質量嗎?

   會。有關專家隨機觀察了100名獻血員獻血400毫升時的血流情況。結果是:血流時間(從穿刺針進入靜脈內到拔出針頭所需時間)在4分鐘內採出的血液質量完好;時間大於4分鐘,血液顏色很淺的占2%;時間大於6分鐘,血液中凝血因子被消耗,不能制備血小板、鮮漿、冷沉澱的占5%;時間大於10分鐘,血液中有大量纖維蛋白析出,若紅細胞受到機械損傷,則有溶血現象,其血液不能輸注。

  ·血液流速與哪些因素有關?

   (1)穿刺針頭粗細。粗則流速快,細則流速慢。
   (2)穿刺針位置。針頭斜面貼血管壁或針頭斜面未全部進入靜脈內時血流就會慢。
   (3)止血帶位置與壓力。止血帶壓力不足或過高,造成表淺靜脈不充盈或深部靜脈回流受阻(正常壓力應保持在40~60毫米汞柱),導致血流減慢或中止。
   (4)血管粗細。血管粗者,單位面積流出的血液就多,血流則快,反之流速較慢。
   (5)獻血員的情緒。采血時獻血員高度緊張時,造成血管收縮,靜脈塌陷,血流就慢。
   (6)血液粘稠度。獻血員獻血前喝大量的水,在某一定時間內,血液中所含紅細胞數及血漿蛋白相對少,血液粘滯性降低,血流就快。
   (7)血容量。多則快,少則慢。
   (8)獻血時握拳動作。有力則快,反之慢。

  ·采血遇到血管細、流速慢時應怎麼辦?

   在采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血管細、流速慢的問題。這時採出的血液容易形成纖維蛋白析出,或堵塞針腔;若進行第二次靜脈穿刺不但影響血液質量,而且給獻血員造成一定的痛苦。出現這種情況時,可囑獻血員用另一側手抓住采血針上方約6厘米處的手臂,與采血側的手同頻率加壓手臂,或由采血者幫助加壓,1分鐘20次左右,可使血流加快。經對照,加壓後的血液流速比未加壓時快2至3倍,從而能有效縮短采血時間,提高血液質量。

  ·如何控制采血車內和采血間的菌落數?

  自我國《獻血法》實施以來,各地采血機構為方便獻血員,像國外先進國家一樣,紛紛把采血車開到街頭,在車內采血。如果車內菌落數過高,就容易造成血液被細菌污染。特別是采血車要在街頭停留一天,能否把采血車內菌落數控制在衛生部規定的室內采血間的標準之內,是保證臨床安全用血的關鍵。為達到衛生部規定的標準,山東省血液中心質控科和外采科的有關醫務人員,試驗了各種方法,終於把采血車的菌落數控制在衛生部規定的標準內,即使采血1天(消毒24小時)後測,仍保持菌落數遠遠低於國寶規定的標準。

  具體做法如何:

   采血間用“百靈廣譜消毒液”消毒,也同樣有效。自從採用開放式采血以來,好多消毒劑在剛消毒後,都可以使采血間的菌落數遠遠低於國寶規定的標準範圍。但當獻血員量多時,采血間的菌落數會隨著獻血員的增加而增多,幾小時後就難以保持在國家規定的標準內。自從用“百靈廣譜消毒液”消毒後,即使在獻血員很多的情況下,采血1天(消毒24小時)後檢測菌落數,仍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