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三候是什麼意思?原來還有這一說法

冬至三候是什麼意思?原來還有這一說法

今年的冬至時間為12月22日,意味著全國各地將在這一天正式入冬。關於冬至,我們瞭解過很多相關知識,比如各地民俗、冬至養生常識......但說到冬至三候,大多數人卻是一頭霧水,似乎從未聽說過。究竟冬至三候是什麼意思?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

眾所周知,一年中包含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相差十五天前後,而我國古代又將五天稱為一候,所以三候為一個節氣,換言之一個節氣又被稱為三候。為了凸顯每一候的氣候特徵,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將每個節氣的三候,根據當時的氣候特點或是一些特殊現象來分別命名。所以人們就根據冬至的變化特點,將冬至三候分別命名為:「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一候蚯蚓結

按照我國古代的說法,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踏入冬至時節,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所以人們發現,到了冬至一候時期,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眾多蚯蚓交纏在一起,結成塊狀,縮在土裡過冬,懶得動彈,且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人們就將蚯蚓的這一現象稱為蚯蚓結,並以此來命名冬至一候。

二候麋角解

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種,鹿是山獸屬陽,糜是水澤之獸而屬陰。夏至一陰生,到了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開始衰落,所以陽性的鹿角通常在此時脫落。而冬至一陽生,陽氣生而陰氣開始衰落,則糜角在冬至日才脫落。而且人們發現,糜角脫落的時間恰逢冬至二候,故用其來命名。

三候水泉動

冬至時節,陽氣初生。深埋於地底的水泉,由於陽氣引發,開始流動,所以此時山裡的泉水紛紛流動並且溫熱。而泉水開始流動時,時間正處於冬至第三候時期,所以古代人民就用水泉動來命名這第三候。

冬至三候是什麼意思?為了凸顯冬至時節的氣候特點,人們就將此時具有象徵性變化的「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分別命名冬至三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