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的由來

Rh血型的由來

Rh type在1940年被發現,是一種測試紅血球中是否含有Rh因子的判定方法。


所謂Rh ,取自紅毛猿猴(Rhesus monkey)的前兩個字母。將紅毛猿猴的血液輸進兔子與土撥鼠內所獲得的免疫血清,探看人血對此血清是否會凝固即可得知結果.凝固時為Rh陽性;不會凝固時為Rh陰性。如果Rh陰性人的血液入侵Rh陽性人的血液中,將會破壞紅血球造成危險。


Rh陰性血型的人並不多,比較多的白人占15%比例,亞洲人約僅0.3%要找一個Rh陰性血型的人相當困難,而且必須ABO血型完全一致更是難上加難。關於這個問題,各地的捐血中心對ABO血型別的Rh陰性捐血者進行建檔,以使在調度Rh陰性血液更趨完善。


當然,當自己健康的時候應該經常捐血,將血液冷凍保存,以防某日派上用場。萬一發生意外急需血液,便可以解凍進行自我輸血。


但據研究報告顯示,台灣地區Rh陰性血型的人,只佔約全人口的千分之三(白種人卻佔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比例)。


由於Rh 陰性血型的人體內沒有自然存在的抗D抗體,其抗體之產生需經過多次懷孕或輸入Rh 陽性的血液才會產生,這種抗體為IgG 免疫球蛋白,如果有此種抗體之存在,而輸Rh陽性的血球,一般是會造成可預期性的延遲性輸血反應。在Rh陰性的人中,只有將近八百分之一的人會有抗D抗體的存在,故Rh陰性病人的輸血問題是非常微小的。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