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因子

恆河因子

血液中另一主要特點是恆河因子(Rhesus Factor),簡稱 Rh。恆河因子因恆河獮猴而命名,最初在1940年被發現。每個人的紅血球上只可能有或沒有Rh因子,以+或-表示。通常會與ABO結合起來,寫的時候放在ABO血型後面。當中O+型是最常見。

ABO 血型中配合Rh因子是非常重要的,錯配(Rh +的血捐給Rh-的人)會導致溶血。不過Rh+的人接受Rh-的血是沒有問題的。

當一名Rh- 的母親懷有一個Rh+的嬰兒,然後再懷有第二個Rh+的嬰兒,就可能出現Rh 症。母親於第一次懷孕時產生對抗Rh+紅血球的抗體。在第二次懷孕時抗體透過胎盤把第二個嬰兒的血液溶解,一般稱新生嬰兒溶血症。這反應不一定發生,但若果嬰兒有A或B抗原而母親沒有則機會較大。以往,Rh因子不配合會引起小產或母親死亡。以前多數會以輸血救治剛出生的嬰兒。現在一般會以抗Rh(+)的藥物注射醫治,最常見為Rhogam 或 Anti-D。每位Rh-的懷孕母親的嬰兒的血型都要找出,如果是Rh+的話,母親便要注射Anti-D。

華人當中,大約每 370人才有一個是Rh-,其他都是 Rh+。 歐洲某些地區則可能七個人便有一個 Rh-。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