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猴的成語文化

有關猴的成語文化

在十二生肖中,猿猴與人類最多相似之處。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可比性太強之故,削弱了人類在自然界中「唯我獨尊」的崇高地位,引來人對猿猴情感上的幾許不平,於是在漢語中有關猴的成語或俗語幾乎都含有貶義。

朝三暮四

此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茅,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

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狙(jQ),古書上指一種猴子;狙公即養猴子的人。賦茅,即給予栗子。原意指只變名目或形式而不改變實質或內容以欺人,後多形容人的語言、行動反覆無常。然而無論取義如何變化,猴子在成語中的愚蠢地位是難以動搖

沐猴而冠

此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在咸陽燒秦宮室後,思欲歸鄉,有人即以此語罵項羽難成大事。沐猴而冠即獼猴戴帽子的意思,獼猴不能長時戴冠帶,比喻楚人性急躁。但也有人認為,這是說獼猴雖著人衣冠,但其心仍非人類。後人即用此成語比喻外表雖像樣,但本質卻沒有改變,諷刺的是那些依附權勢、竊據名位的人。顯然,猴子又成了被嘲弄的喻體。

教猱升木

此成語出自《詩經?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猱(nd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子,性善登木,不用教而能。後人即以此成語比喻引導壞人去做壞事,猴子在這裡仍然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心猿意馬

此成語出自佛典,比喻人的心思流蕩散亂,如同猿馬之難以控制。猿猴喜動,馬善奔

馳,以二獸為喻體,真是神來之筆。

猿鶴蟲沙

此成語出自《藝文類聚》卷九十引晉?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後人即用以比喻陣亡的將士或死於戰亂的人民。作為喻體,猿猴也並非全用其貶義。

尖嘴猴腮

這是常用來比喻貌醜者或無福之人。「殺雞駭猴」則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誡其他人。在這兩個成語中,猴子扮演了倒霉的角色。然而猴子也有其狡黠的一面,源於17世紀法國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中的「火中取栗」一語即是:猴子騙取貓用爪取火中栗子,栗子為猴所食,貓爪上的毛則被火燒光。比喻替他人冒險出力,吃了苦頭卻得不到好

此外還有「猴年馬月」、「哀腸寸斷」等有關猿猴的成語,也活躍於眾口。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