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必問必答75題

獻血必問必答75題

    1、為什麼需要獻血?

    醫學科研日新月異,創造了無數奇跡。然而,至今卻沒有研製出一種能完全代替人體血液全部功能的人造血液,供給臨床醫療、急救和戰備使用。因此,血這種被人們稱為「生命之河」的寶貴物質,目前還只能從健康適齡的人體中獲取。

   

    2、什麼是獻血?

    就是健康人獻出少量血液,輸給需要補充血液的病人,以挽救他們的生命。

   

    3、《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是何時通過、何時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是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的。1998年10月1日起實施。

   

    4、國家實行什麼獻血制度?

    自1998年10月1日起,國家在全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

   

    5、什麼是無償獻血?

    就是健康適齡公民自覺自願獻出可以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而獻血者不要任何報酬。

   

    6、為什麼實行無償獻血?

    幾十年來,我國的臨床醫療、戰備、備災儲備和生物製品用血,一直依靠少數人賣血來獲取,供血者和受血者健康得不到保障。而無償獻血的人是健康人,半年以上才獻血一次,不但血液質量高,血源性傳染病大大降低,而且血型也更多樣化。通過無償獻血,還會激起人們奉獻愛心的自豪感,增加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義務感,增進入與人之間的友誼。

   

    7、國家制定《獻應法》的目的是什麼?

    國家為保證醫療臨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而制定了《獻血法》。

   

    8、《獻血法》共有多少條?

    共有24條。

   

    9、國家對無償獻血者給予何種獎勵?

    獻血累計滿1000毫升授予銅質獎;獻血累計滿1600毫升授予銀質獎;獻血累計滿2400毫升授予金質獎;獻血累計滿3400毫升授予無償獻血金盃獎。

   

    10、對於《獻血法》,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團體應當怎麼辦?

    各級人民政府應採取措施廣泛宣傳獻血的意義,普及獻血的科學知識,開展預防和控制經血液途徑傳播疾病的教育。新聞媒介應當開展獻血的社會公益性宣傳,各級紅十字組織應依法參與、推動獻血工作。

   

    11、應鼓勵什麼人率先獻血?

    應鼓勵國家工作人員、現役軍人和高等學校的在校學生率先獻血,為樹立社會新風尚作表率。

   

    12、血站是什麼性質的機構?

    血站是採集、制備、儲存和供應臨床用血的公益性衛生事業機構、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

   

    13、什麼行為應受到處罰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非法採集血液的;

    (2)血站、醫療機構出售無償獻血的血液的;

    (3)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

   

    14、一次性采血器材可以回收嗎?

    不可以。為防止傳染病經血液傳播,確保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身體健康,必須使用一次性采血器材進行采血。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後必須銷毀。

   

    15、采血機構對獻血者必須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嗎?

    必須。

   

    16、無償獻血者有哪些權利?

    (1)凡無償獻血者,有受表彰獎勵的權利;

    (2)無償獻血者本人及其直系親屬醫療用血時,可免費使用其無償獻血等量或幾倍的血液;

    (3)獻血者參加獻血時,可享受免費體檢、化驗的待遇;

    (4)獻血者人格應受到尊重,保護獻血者個人隱私。

   

    荷蘭 500毫升 澳大利亞 430毫升

    德國 500毫升 南斯拉夫 250-450毫升

    阿爾及利亞 500毫升 中國 200-400毫升

    美國 450毫升+50毫升 日本 200-400毫升

    英國 450毫升 緬甸 350毫升

    加拿大 450毫升 韓國 320毫升

    瑞士 450毫升 泰國 300毫升

   

    17、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等部分國家規定的獻血員的年齡是多大?

   

    世界衛生組織 18-65歲 日本 18-65歲

    新西蘭 16-65歲 加拿大 18-65歲

    韓國 16-65歲 德國 18-65歲

    澳大利亞 16-65歲 南斯拉夫 18-65歲

    尼泊爾 15-55歲 瑞士 18-60歲

    美國 17-65歲 中國 18-55歲

    英國 18-65歲 塞內加爾 18-50歲

   

    18、是誰第一個發現了血型?

    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紅細胞血型的人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助教 Landsteiner,那是在1900年。這一劃時代的發現,為以後安全輸血提供了重要保證,為此,他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獎,並贏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譽。開始時,他只發現了人類紅細胞血型A、B、C三型。1902年他的學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發現了A、B、C之外的第4型。後來國際聯盟衛生保健委員會將這4型正式命名為A、B、O、AB型,這就是現在人們熟知的紅細胞ABO血型系統。在以後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又相繼發現了幾種血型。1940 年Landsteiner和Wiener發現了Rh血型,到1995年,共發現23個紅細胞血型系統,外加一個低頻率抗原組、高頻率抗原組和尚未形成體系的血型集合(collection),抗原總數193個。1958年法國的Dausset首先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 gen,HLA),到1995年已公佈HLA表型特異性112種,HLA等位基因已達503個。血小板血型抗原是在1957年後陸續被發現的。

   

    19、目前發現人類有哪些血型系統?

    有ABO血型系統、MN血型系統、P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 HLA血型系統等二十多個血型系統。

   

    20、與輸血關係最大的是哪一個血型系統?

    是ABO血型系統。


    21、哪一年世界衛生組織把ABO血型系統的血型正式向全世界統一命名為A、B、O、AB四種血型?

    1921年。

   

    22、ABO血型系統是如何定型的?

    ABO血型系統是以人體紅細胞上的抗原與血清中抗體而定型的。凡紅細胞上含有A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體的稱為A型;紅細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體的稱為B型;紅細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無抗A、抗B抗體的稱為AB型;紅細胞上不含有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體稱為O型。

   

    23、ABO血型與紅細胞上的抗原有什麼關係?

    凡紅細胞上有A抗原的為A型;有B抗原的為B型;有A、B抗原的為AB型;無A、B抗原的為O型。

   

    24、血型是由什麼決定的?

    人類的血型是由遺傳決定的,子女的血型是由父母雙親的染色體遺傳而來,人血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漿蛋白等都分成不同的型。除單卵雙生外,可以說世界上很難找到二位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25、ABO血型與輸血有什麼關係?

    輸血時一般情況下要同型相輸,否則體內存在的抗體與輸入的紅細胞抗原相結合會引起嚴重的輸血反應。例如:如果A型血輸入B型人體內,A型血紅細胞上的A抗原就會和B型血清中的抗A抗體發生凝集反應(抗原-抗體反應),使紅細胞大量破壞,產生一系列綜合症狀,並危及生命。所以正確的鑒定血型是安全輸血必不可少的前提。

   

    26、ABO血型鑒定的原理是什麼?

    ABO血型鑒定的原理是根據紅細胞上有或無A抗原或/和B抗原,將血型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種。可利用紅細胞凝集試驗,通過正(血清試驗)反(細胞試驗)定型準確鑒定ABO血型。所謂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來測定紅細胞上有無相應的A抗原或/和B抗原,所謂反定型是用已知A細胞和B細胞來測定血清中有無相應的抗A或抗B。

   

    27、檢測ABO血型所用試劑和材料有哪些?

    (1)抗A(B型)、抗B(A型)及抗A、B(O型)分型血清,效價1:128。

    (2)3%~5%A、B及O型試劑紅細胞及抗A、B(O型)分型血清,效價1:128。

    (3)受檢者血清。

    (4)受檢者3%~5%紅細胞鹽水懸液。

   

    28、檢測ABO血型的方法有哪些?

    有試管法和玻片法。

    (1)試管法:1取潔淨小試管3支,分別標明抗A、抗B和抗A、B,用滴管分別加抗A、抗B和抗A、B分型血清各2滴於試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別加入受檢者3%~5%紅細胞鹽水懸液1滴,混合。2另取潔淨小試管3支分別標明A,B和O型細胞,用滴管分別加入受檢者血清1~2滴於底部,再分別以滴管加入A、B和O型3%試劑紅細胞懸液1滴混勻。3120g離心1分鐘或1300g離心15秒。4將試管輕輕搖動,使沉於管底的紅細胞浮起,先以肉眼觀察有無凝集(溶血)現象,如肉眼不見凝集,應將反應物倒在玻片上,再以低倍鏡檢查。5觀察結果時,既要看有無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強度,此有助於A,B亞型、類B或cisAB的發現。

    (2)玻片法:1清潔玻片一張(或白瓷版一塊)。標明抗A、抗B和抗A、B,分別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B分型血清1滴,再加受檢者3%~5%紅細胞懸液1滴,混合。2另取潔淨玻片一張(或白瓷板一塊)。標明A細胞、B細胞和O型試劑,分別加紅細胞懸液1滴。3將玻片(或白瓷板)不斷輕輕轉動(在室溫18~22℃),使血清與細胞充分混勻連續約15分鐘,以肉眼觀察有無凝集(溶血)反應。如以玻片試驗時,也可用低倍鏡觀察結果。

   

    29、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有技術問題或紅細胞和血清本身問題,常見以下幾種原因。

    (1)離心速度及時間不合適。

    (2)紅細胞懸液過濃或過淡,抗原抗體比例不適當,使反應不明顯誤判為陰性反應。

    (3)受檢者紅細胞上抗原位點過少(如亞型)或抗原性減弱(如白血病或惡性腫瘤)等。

    (4)受檢者血清蛋白紊亂(高球蛋白血病)或試驗時溫度過高,常引起細胞呈緡錢狀排列。

    (5)受檢者血清中缺乏應有的抗A或抗B抗體,如丙種球蛋白缺乏症,

    (6)各種原因引起的紅細胞溶解,誤判為不凝集,部分溶血時,可溶性血型物質中和了相應的抗體。

    (7)有細菌污染或遺傳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

    (8)血清中有意外抗體,如自身抗I,常干擾定型。

    (9)老年人血清中抗體水平大幅度下降。

   

    30、如果發現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應該怎麼辦?

    如發現ABO正反定型不一致,首先要重複做試驗一次。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使用質量合格的試劑以及細心觀察和解釋試驗結果,就可以解決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必須進一步研究。初步的檢查步驟包括:

    (1)另從受檢者取1份新鮮血液標本,這樣可以糾正因污染或搞錯標本造成的不符合。

    (2)將紅細胞洗滌數次,配成的3%~5%鹽水細胞懸液用抗A、抗B、抗A1、抗A、B及抗H做試驗可以得到其他有用的信息。

    (3)對受檢紅細胞做直接抗球蛋白試驗,結果呈陽性表明紅細胞已被抗體致敏。

    (4)用A1、B、O型紅細胞及自身紅細胞檢查受檢血清,如果懷疑是抗I,用O型(或ABO相和的)臍血紅細胞檢查。

    (5)如果試驗結果未見凝集,應將紅細胞及血清試驗在室溫(18~22℃)或4℃放置30分鐘用顯微鏡檢查核實。

    (6)如疑為A抗原或B抗原減弱,則可將受檢紅細胞與抗A或抗B血清做吸收及放散試驗,以及受檢者唾液做A、B、H血型物質測定。 。

    (7)如試驗結果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加等滲鹽水1滴混合,往往可使緡錢狀消失。

    (8)如受檢者為A型血而以為有類B抗原時,可用下列方法進行鑒別:1觀察細胞與抗A及抗B的凝集強度,與抗A的反應要比與抗B的反應強,這種區別用玻片法試驗更為明顯。2用受檢者紅細胞與自身血清做試驗,血清中的抗B不凝集自身紅細胞上的類B抗原。3檢查唾液中是否有A、B物質,如果是分泌型,可檢出A物質而無B物質。4核對病人的診斷,類B抗原的形成與結腸癌、直腸癌、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有關。

    (9)如發現多凝集現象,應考慮有遺傳產生的Cad抗原活性:被細菌酶激活的T或TK受體或產生機制不大明了的Tn受體所引起。多凝集紅細胞具有以下特點:

    1能被人和家兔的許多血清凝集。

    2能與大多數成年人血清凝集,不管有無相應的同種抗體。

    3不被臍帶血清凝集。

    4通常不與自身血清凝集。

    5如有條件可用外源凝集素加以鑒別。

      
    31、做交叉配血試驗時應注意什麼?

    做交叉配血試驗中發現不配合時,首先應考慮受血者和獻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錯誤,必要時進行Rh血型鑒定及抗體篩檢。其次應注意有無特異性同種抗體,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溫、37℃或抗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他紅細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難,應進一步做有關試驗進行鑒定。 受血者和獻血者的樣本,在每次輸血之後,在2~6℃保存3~7天,如果病人在輸血後數天內發生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時,保存的病人和獻血者的血樣就可能要重做或追加試驗,必要時從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病人重新採取血樣與輸血前病人血樣同時檢查以資比較。

   

    32、O型全血是萬能的嗎?

    人類的ABO血型系統是最先發現的血型系統,因為具有規律的血型抗體,因此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統,分為A、B、O及AB4型。其中,只有O型人的紅細胞上缺乏A、B抗原,故這種細胞可以輸給A型、B型和AB型人。所以當受血者ABO血型鑒定困難時,可輸配血相合的O型洗滌紅細胞;再就是在搶救生命的緊急關頭,同型血不足或缺乏時,亦可輸少量O型血以解燃眉之急。但是O型血漿中含有抗A、抗B抗體,它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紅細胞,使之壽命縮短或立即破壞,屬於輸血禁忌。所以,曾把O型全血稱為「危險的萬能血」。有人把「危險」二字忽略了,把O型血稱為「萬能血」這是錯誤的。在小量異型輸血時,如給A型人輸入1單位O型全血,其O型血漿中的抗A、抗B,因被受血者的血漿稀釋,使受血者紅細胞致敏較輕,引起的受血者紅細胞縮短現象,不為人們所發覺。隨著異型輸血量的增加,這種輸血禁忌現象逐漸加重,嚴重時由於受血者的紅細胞遭到破壞而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因此,在醫療條件較好的地方,應大力推廣成分輸血,不應再採用異型輸血。當然把O型全血看作萬能血的觀點更應該糾正。

   

    33、還有什麼血型系統與輸血關係很大?

    Rh血型系統與人的輸血關係也很大。一個Rh陰性者,輸入Rh陽性血之後,可以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當再次輸入Rh陽性血之後,可產生嚴重的溶血性輸血反應。雖然ABO血型系統相合,但是Rh系統血型不合的反覆輸血也可以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尤其是歐洲人,Rh陰性者佔人群15%,這種人在輸血時一定要輸用Rh陰性血,否則就會產生輸血反應。

   

    34、為什麼要檢查Rh血型?

    Rh血型檢查在臨床上的重要性,僅次於ABO系統而處於第二位。因為Rh血型不合的輸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發生死胎、早產、新生兒溶血症。如果Rh陰性的人輸入Rh陽性的血液後(特別是多次輸血),在其血清中可出現Rh抗體,若以後再輸入Rh陽性血,即可發生凝集,造成溶血性輸血反應;如果Rh陰性婦女懷孕Rh陽性胎兒時,胎兒的紅細胞藉機會進入母體,也可刺激母體產生Rh抗體,即使第一次輸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35、Rh血型的分佈情況如何?

    Rh血型在我國99%以上是Rh陽性,白種人Rh陰性約占15%,黑種人約占4%。

   

    36、公民獻血應遵守的規定是什麼?

    (1)要如實填寫獻血登記表,不謊報、不隱瞞繼往病史。

    (2)一次獻血一般為200毫升,最多不超過400毫升,兩次採集間隔期不少於6個月。

    (3)獻血查體合格後,要按規定時間參加獻血,以免影響醫院用血計劃。

   

    37、獻血前為什麼不能大量飲水?

    因為大量飲水會稀釋血液,降低血液質量,影響病人治療。

   

    38、獻血前應注意什麼?

    應學習獻血知識,瞭解獻血常識,消除緊張心理。獻血前兩餐不吃油膩食物、不飲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饅頭蔬菜等清淡食物;且最好洗一次澡或洗淨雙臂。

   

    39、獻血時怎麼辦?

    (1)按規定要求進行登記,填寫體檢表。

    (2)量體重、測血壓,並由醫師進行物理檢查。

    (3)抽少量血樣進行化驗檢查。

    (4)到休息廳等候體檢結果:

    (5)體檢合格者,刷洗好雙臂。手臂不清潔易造成采血穿刺部位感染和血液污染。

    (6)交驗體檢合格登記表及采血標籤,進行采血,采血穿刺前要握緊拳頭,當采血針進入靜脈後,拳頭做放鬆、握緊動作,直到采血完畢。

    (7)采血完畢,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鐘,請不要捻動棉球,以防皮下血腫。

    (8)獻血後到休息室休息,領取無償獻血證和紀念章。

   

    40、獻血後如何止血?

    拔針後應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後稍稍上抬,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壓針眼處及上方5分鐘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為屈肘會給手背靜脈網回流心臟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從血管的針眼處溢出,而出現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動棉球,那樣會使血管上的針眼剛粘合住又被揉開。

   

    41、正常人獻血200——400毫升後在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應注意飲食營養正常搭配,適當補充營養,吃些瘦肉、蛋、奶、豆製品、蔬菜和水果,當天可多飲水,但不要暴飲暴食。

   

    42、獻血後為防止針眼感染一般多少天內不要沾水?

    1~2夭內不要沾水,保持針眼處清潔,以防感染。

    43、獻血後如何活動或運動?

    獻血後當天不要參加劇烈運動或通宵娛樂活動。

   

    44、國內獻血者體檢標準有哪些?

    (1)年齡:18~55週歲。

    (2)體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壓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脈壓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脈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運動員>=50次/分。

    (5)體溫正常。

    (6)皮膚無黃染,無創面感染,無大面積皮膚病,淺表淋巴結無明顯腫大。

    (7)五官無嚴重疾病,鞏膜無黃染,甲狀腺不腫大。

    (8)四肢無嚴重殘疾,無嚴重功能性障礙及關節無紅腫。

    (9)胸部:心肺正常(心臟生理性雜音可視為正常)。

    (10)腹部:腹平軟,無腫塊、無壓痛,肝脾不腫大。

   

    45、國內獻血者血液檢驗標準有哪些?

    (1)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條件地區以及Rh陰性率高的地區做測定。

    (2)血比重篩選:硫酸銅法,男>=1.052,女>=1.050。或者用比重法。

    (3)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酮體粉法,陰性;或者賴氏法,=25單位。

    (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標法,陰性(快速診斷法僅限於非固定采血點的初檢使用)。

    (5)丙型肝炎病毒抗體(HCV抗體):酶標法,陰性。

    (6)艾滋病病毒抗體(HIV抗體):酶標法,陰性。

    (7)梅毒試驗:RPR法或TRUST法,陰性。

    (8)復檢上述1、3:4、5、6、7項。

    (9)甲型肝炎臨床治癒一年後連續三次每次間隔一個月化驗正常,可參加獻血(以臨床化驗報告為準)。

    (10)瘧疾高發地區檢測瘧疾原蟲。

      
    46、免疫接種後獻血的規定有哪些?

    (1)接受麻疹、腮腺炎、黃熱病、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免疫者最後一次免疫接種二周後或風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後一次免疫接種四周後可獻血;被狂犬咬傷後經狂犬病疫苗最後一次免疫接種一年後方可獻血。

    (2)接受動物血清者於最後一次注射4周後方可獻血。

    (3)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胖炎疫苗免疫接種不需推遲獻血。

   

    47、有什麼情況者暫不能獻血?

    (1)半月內拔牙或其他小手術者。

    (2)婦女月經前後三天,妊娠期、流產後未滿六個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腸炎病癒未滿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癒未滿一月者,肺炎病癒未滿三個月者。

    (4)某些傳染病如痢疾病癒未滿半年者,傷寒病癒未滿一年者,布氏桿菌病癒未滿二年者,瘧疾病癒未滿三年者。

    (5)近五年內輸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較大手術後未滿半年者,闌尾切除、疝修補術、扁桃體手術未滿三月者。

    (7)皮膚局限性炎症癒合後未滿一周者,廣泛性炎症癒合後未滿兩周者。

   

    48、有什麼情況者不能獻血?

    (1)性病、麻風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丙型肝炎抗體陽性者。

    (3)過敏性疾病及反覆發作過敏患者,如經常性尋麻疹、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單純性尋麻疹不在急性發作期間可獻血〕。

    (4)各種結核病患者,如肺結核、腎結核、淋巴結核及骨結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種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等。

    (6)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以及支氣管擴張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如較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腸炎、急慢性腎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腎病綜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貧血、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各種出、凝血性疾病。

    (9)內分泌疾病或代謝障礙性疾病患者,如腦垂體及腎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質性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腦炎、腦外傷後遺症、癲癇、精神分裂症、癔病、嚴重神經衰弱等。

    (11)寄生蟲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熱病、血吸蟲病、絲蟲病、鉤蟲病、囊蟲病及肺吸蟲病、克山病和大骨節病等。

    (12)各種惡性腫瘤及影響健康的良性腫瘤患者。

    (13)做過切除胃、腎、脾等重要內臟器官手術者。

    (14)慢性皮膚病患者,特別是傳染性、過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膚疾病,如黃癬、廣泛性濕疹及全身性牛皮癬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視神經炎和眼底有變化的高度近視。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膠原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戀者、多個性伴侶者。

    (19)體檢醫生認為不能獻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49、獻血者體檢及化驗多少天內有效?

    有效期為2周。

   

    50、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一種壓力,臨床上測量血壓是指測量上肢的動脈血壓,脈壓差是指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

   

    51、血比重篩選是測的什麼項目?

    是測的血色素。

   

    52.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檢測意義呈什麼?

    ALT是參與肝臟代謝的一種酶,存在於肝細胞內。檢測ALT,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應整個肝細胞的損害程度。篩除ALT升高的獻血者,則可以排除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任何一種。然而,在患非肝炎疾病時,例如糖尿病、過度肥胖甚至患感冒時, ALT也可升高,故它的特異性較差。所以,對藥物、過度飲酒和普通感冒致單項ALT值升高的獻血者應延期獻血。

   

    53、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檢測意義是什麼?

    HBsAg為乙型肝炎病毒顆粒外表的抗原。檢測HBsAg能篩除急、慢性乙型和丁型肝炎的供血者。凡HBsAg陽性的獻血者均應除名。

   

    54、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體)的檢測意義是什麼?

    由於丙型肝炎病毒抗體為非保護性抗體,一經檢出,便是一個傳染性很強的獻血者或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應予除名。

   

    55、抗-HIV(艾滋病病毒抗體)的檢測意義是什麼?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報道以來,艾滋病在世界許多國家迅速蔓延,我國也不例外。艾滋病被稱為超級癌症,把抗-HIV列為篩查獻血者常規項目,其意義重大.被檢血清用酶聯免疫法(ELISA)初檢、復檢HIV抗體均為陽性者,做蛋白印跡試驗確證。按國家規定的檢測方法檢測,凡兩次結果均為陽性的獻血者不得獻血,陽性血液全部處理。由於感染艾滋病的早期,HIV抗體尚未產生,成為HIV攜帶者(此時為窗口期),雖然檢測抗-HIV為陰性,但此時獻血,傳播艾滋病的危險很大。應嚴格尋問獻血者的生活史、健康史、輸用血液及其製品史,綜合分析,以減少艾滋病傳播的可能性。

   

    56、梅毒的檢測意義是什麼?

    梅毒血清學試驗時用RPR或TRUST中任何一種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獻血者均須篩除,陽性血液全部處理。由於梅毒反應素試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傳染期的梅毒獻血者,試驗結果可能為陰性;(2)易出現假陽性。前者使部分患梅毒的獻血者獻血後傳播梅毒,後者可致部分假陽性的獻血者被淘汰。因此,對有性病史或性濫交者及其夥伴,應拒絕其獻血,以減少梅毒傳播。

   

    57、發生獻血反應的比例多嗎?

    不多。有關專家用了整整兩年時間,觀察了42359獻血人次,發生獻血反應84人次,占獻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經對症處理和必要的護理後,獻血員均恢復正常,無任何後遺症。這84例獻血全身反應均在采血接近400毫升或在採完後發生。其中男性13例,女性71例;輕型51例,中型23例,重型10例。

   

    58、發生獻血反應的原因由哪些?怎樣預防?

    (1)精神過度緊張:對精神緊張者,除宣傳獻血常識外,在采血過程中與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覺中獻完血,下次就不那麼緊張了。而不要老是告戒他/她不要緊張,那樣實際上是提醒了他/她,使他/她更加緊張。

    (2)空腹獻血:先讓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後獻血。

    (3)過度疲勞或夜間睡眠差:休息好再獻血。

    (4)采血不順利,提高靜脈穿刺技術,減少采血中的不順利現象。

    (5)暈車後獻血,暈車後采血暈厥,實際是暈車症狀的繼續,采血是誘因。可喝點熱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戶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鮮空氣,症狀消失後再獻血。

   

    59、采血時如何解除首次獻血者的緊張恐懼心理?

    對心情比較緊張的首次獻血者,采血前應簡要給其講解獻血常識,使其清楚獻血不會影響健康,只會對身體有益;采血時可講一些輕鬆的話,分散其注意力,使獻血員在友愛,輕鬆的交談中不知不覺就獻完了血。

   

    60、餐後獻血會大大減少獻血反應嗎?

    對。空腹采血是輸血醫學的傳統做法,其目的主要是杜絕血液稀釋、乳糜血等問題,以保證血液質量。但弊端是空腹易導致血糖相對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故常易造成獻血者的輕度或重度獻血反應。而餐後采血為輸血工作的新觀念,因為進食既可增加血糖濃度,又可增加血容量,故可大大減少獻血反應,特別是重症獻血反應的發生,其關鍵是要控制獻血進食的素食性,杜絕乳糜血的發生。有關專家為驗證餐後獻血效果,對979名空腹獻血者及1716名餐後獻血者進行了對比試驗,其結果為:均無一例乳糜血;空腹獻血者有3例一般獻血反應,餐後獻血者只有1例;空腹獻血者有1例重症獻血反應,餐後獻血者無一例。這說明餐後獻血是可行的,只要控制獻血前兩餐以素食為主,就可達到既保證血液質量,又解決獻血反應的問題。

      
    61、空腹獻血者為什麼偶爾可出現低血糖性昏厥?

    在獻血過程中,偶可因獻血前10~12小時未進良而出現眩暈反應。其表現為:軟弱無力、頭暈、臉色蒼白、皮膚涼冷、大汗、噁心、嘔吐。脈博緩慢、並短暫性意識消失—昏厥,被稱為低血糖昏厥。這只是一時性血糖降低,待暈眩症狀完全消失時,體內血糖也就恢復到了正常水平。糖是人體分解代謝和氧化過程能量的主要來源,當人體長時間未進食又因獻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時,耐受力低者會使血糖暫時降低。血糖過低對機體的影響是以神經系統為主,尤其是腦部組織。這時,可通過高級神經邊緣系統,下丘腦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經並抑制下丘腦腹側核與迷走神經,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島素減少,大部分血管擴張,外周阻力下降,動脈壓突然下降,導致一時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現短暫的意識消失。若此時獻血,血流量減少,運輸到腦組織的糖就更相對地減少,而腦組織不能進行無氧糖酵解,隨之發生缺血反應。初期反應在大腦皮層受抑制,繼而皮層下中樞包括底節、下丘腦及植物神經也相繼受累,最終致中腦活動受影響,而出現低血糖昏厥。

   

    62、獻血員獻血後能否馬上離開採血室?

    不能。應觀察5~10分鐘。

   

    63、獻血員暈針後如何進行緊急處理?

    立即讓獻血者躺下,針刺人中、合谷,給予糖水。

   

    64、采血時應準備哪些急救藥品和用具?

    獻血反應很少發生,即使發生,一般休息或對症處理後可以很快恢復,但也有極少數不良反應需進行必要的緊急處理,所以采血單位應備用一些急救藥品和用具:

    (1)藥品:

    1白糖。

    225%~50%葡萄糖液,10%葡萄糖酸鈣液。

    3生理鹽水。

    510%葡萄糖液。

    5芳香氨酯類。

    6暈海寧及其他鎮靜劑。

    7硝酸酯制劑。

    8注射用阿托品、腎上腺素。

    9呼吸中樞興奮劑。

    (2)用具。

    1嘔吐盤。

    2毛巾。

    3各型消毒針頭、注射器。

    4輸液器材。

    5針灸針。

    6氧氣袋或氧氣瓶、面罩。

    7紗布包好的壓舌板。

    8飲水杯、吸管。

    9無菌紗布、棉球和膠布。

    十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

   

    65、獻血會使人「傷元氣」嗎?

    不會。一個健康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平時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裡循環流動著,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等臟器內,一旦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只佔總血量的5%~10%,獻血後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不會減少循環血容量。獻血後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個小時就會補上;血漿蛋白質,由肝臟合成,一兩天內就能得到補充;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很快就恢復到原來水平。人體的血液在不斷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血細胞衰老、死亡,同時又有大量新生細胞生成,以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獻血後,由於造血功能加強,失去的血細胞很快得到補充。所以說一個健康的人,按規定獻血,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更不會「傷元氣」,反而會有利於健康。

   

    66、反覆獻血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嗎?

    可以。有關專家對反覆獻血組26例、急性腦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變學各項均值做了比較。結果表明:反覆獻血組的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紅細胞電泳,均較正常值明顯降低,而尤以紅細胞壓積最為明顯,提示反覆獻血組的血液粘滯性下降;而急性腦梗塞患者組的上述指標均較正常值高,提示腦梗塞患者存在著高粘血症。因此,反覆一定量的獻血會使血液粘滯性下降,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意義。

   

    67、為什麼經常獻血可擔高造血功能?

    因為自胎兒出生後,骨髓就成為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反饋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經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68、經常獻血可以降低血脂嗎?

    人們由於體力活動的減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俗稱「血稠」。「血稠」的結果就是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人們的血管壁上,最後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形成心腦血管病。而經常獻血, 減少了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過正常的飲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釋,血脂就會隨著下降,也就減輕了動脈硬化的隱患。

   

    69、為什麼說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機關幹部和腦力勞動者更應該獻血?

    由於長期缺乏體力勞動和生活水平較高,實際上很多機關幹部和腦力勞動者的血脂長期處於較高的狀態。通過查體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輕輕的就得了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而獻血可以預防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因為獻血後通過正常飲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釋,使血脂降低。這樣:既有利於自己,又間接造福於社會。

   

    70、獻血可預防心臟病嗎?

    可以。據芬蘭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適量獻血對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別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預防心臟病之效!專家對居住在芬蘭東部的20000餘名成年人作了試驗調查,結果發現,與經常獻血者比較,從不獻血者的心臟病發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專家們對此解釋說,人體血液中含鐵過高會明顯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血液中含鐵較高者與較低者相比,3年內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適量獻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鐵量大為降低。英國營養基金會科學部主任瑪格麗特的研究結果也與上述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她分析說,血液中過剩的鐵和銅都會起到加劇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導致心臟病的重要因素。芬蘭醫生們已發起一場「低鐵飲食」運動,要求吃含鐵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獻血一次(獻血量為400毫升),這既有利於他人,也有利於自己,堪稱「一舉兩得」之美事!

   

    71、為什麼說適量獻血有益長壽?

    按規定獻血,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還會刺激人體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終保持青春時期一樣旺盛的造血狀態,收到延年益壽的效果,並能防止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據報道,有人對66歲以上的332名曾獻血者與同樣條件的399名未曾獻血者作了比較,結果曾獻血者存活率顯著高於未曾獻血者,獻血總量較多的存活年齡還較長。

   

    72、長期定量獻血對骨髓像有影響嗎?

    骨髓象的變化直接影響血液的質量和獻血者的身體健康。作為獻血員,長期、定量獻血後,對其骨髓象影響如何,這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獻血員共同關心的問題。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間,有關專家調查了107例在1~25年間的獻血員。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漢族96人,回族11人;職 業分別為工人7人,農民90人,市民10人。獻血間隔3個月,獻血量300毫升(少數400毫升),常規制髓片,瑞氏染色後分類500個細胞,求其平均值、標準差,然後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參考值作比較,發現除紅細胞系統外,其餘無顯著性差異。就是說骨髓中除紅細胞系統代償性增生外均未影響其他造血系統。這說明長期定量獻血對骨髓無影響。

   

    73、獻血會引起貧血嗎?

    不會。因為獻血只是血液的暫時少量減少,很快就會恢復正常,不影響人體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貧血是一種疾病,對於患有貧血病的人在獻血查體時,就會被檢查出來,這種人是不能參加獻血的。

   

    74、多次獻血後體內的細胞免疫功能有變化嗎?

    為瞭解多次獻血對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影響如何,有關專家選擇了獻血年限在3~21年,獻血10次以上,年齡21~49歲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與20名從未獻過血的、體檢合格的正常人作對照,測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結果表明多次獻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對照組較旺盛外,細胞免疫功能無差別。

    另有專家以淋巴細胞轉化率(SI)、白細胞介素-2 (IL-2)及自然殺傷活性(NK)作為免疫功能指標,對75例10年以上長期獻血者及35例初次獻血者進行比較,兩組結果均無統計學差異。說明經過長期獻血後,細胞免疫功能這3項指標無明顯變化,對血液質量沒有影響。

   

    75、獻血會減少大腦的總供血量嗎?

    為瞭解獻血對大腦總供血量的影響;有關專家隨機抽檢了80名獻血者(男性38人,女性42人,年齡18~50歲。其中首次獻血者40人,獻血1~5年、6~28年者各20人。體檢合格,每次獻血間隔至少3個月,獻血400毫昇平均5分29秒均無獻血反應),應用彩色經顱多普勒儀(TCD)檢測獻血者獻血前後的大腦中動脈(MCA),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血流速度,並對不同獻血年限獻血者獻血前後腦底動脈血流速度進行了比較。 結果表明,不論是首次還是長期獻血者,只要未發生獻血反應,獻血400毫升對腦底動脈血流動力學不會有影響,亦不會減少大腦的總供血量。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