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輸血必備知識

自體輸血必備知識

    1、自體輸血有哪幾種方法?

    自體輸血有三種方法:

    (1) 術前自體輸血:術前一定時間採集病人自身的血液進行保存,在手術期間輸用。

    (2) 急性血液稀釋(AHD):一般在麻醉後、手術主要出血步驟前,抽取病人一定量的自體血儲存,同時輸入膠、晶體液補充血容量,使血液適度稀 釋,血紅蛋白降低,手術出血時血液的有形成分丟失減少。然後根據術中失血及病人情況將自體血回輸給病人。

    (3) 血液回收:血液回收自體輸血是指用血液回收裝置,將病人體腔積血、手術中失血及術後引流血液進行處理,然後回輸給病人。血液回收必須採用合格的設備,回收處理的血必須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體外循環後的余血應盡可能回輸給病人

   

    2、自體輸血有什麼好處?

    異體輸血即便採用再嚴格的篩選檢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種輸血合併症的發生。而且,異體輸血還存在著血液傳播疾病的潛在危險性。而自體輸血,不傳播疾病,無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應,無異體抗體引起的免疫反應,節省血源,又可解決稀有血源缺乏的困難,還可以減少病人的開支。許多發達國家對術前存血已廣泛使用,副作用極少。

   

    3、應用自體儲血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1) 只要病人身體一般情況好,血紅蛋白>110克/升或紅細胞比積>0.33,行擇期手術,病人自願合作,都適合自體儲血。有腫瘤或肝炎病史的病人也可以進行自體儲血輸血。

    (2) 手術前1-14天採集血液。

    (3) 每次不超過500毫升(或自體血容量的10%),兩次采血間隔不少於五天。

    (4) 在采血前後可給病人鐵劑、維生素C、B12及葉酸治療。

    (5) 血紅蛋白<100克/升及有細菌性感染的病人不能採集自體血。

    (6) 對冠心病、嚴重主動脈狹窄病人慎用。

   

    4、應用急性血液稀釋(AHD)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1) 只要病人身體一般情況好,血紅蛋白>110克/升或紅細胞比積>0.33,估計術中有大量失血,就可以考慮進行急性血液稀釋。

    (2) 血液稀釋程度一般不使紅細胞比積<0.25。

    (3) 術中必須密切監測血壓、紅細胞比積、脈搏、血氧飽和度和尿量的變化,必要時應監測中心靜脈壓。

    (4) 下列病人不宜進行血液稀釋:血紅蛋白<100克/升。低蛋白血症、凝血機能障礙以及靜脈輸液通路不足及不具備足夠的監護條件者。

   

    5、應用血液回收由哪些禁忌?

    (1) 血液流出血管外超過6小時。

    (2) 懷疑流出的血液被細菌或消毒液污染。

    (3) 懷疑含有癌細胞。

    (4) 病人患鐮狀細胞貧血。

    (5) 大量溶血。

   

    6、儲血式自體輸血液狀保存有什麼優缺點?

    儲血式自體輸血液狀保存無需特殊的技術和設備,是簡便又經濟的方法,如果使用MAP保存液,液狀保存紅細胞可達6周,加上紅細胞生成素的應用可以促進液狀保存自身輸血的普及;但是,液狀保存其保存期、儲血量有一定的限度,且保存中的血液成分的變化不能避免。

   

    7、什麼情況不能實行術前儲血式自體輸血?

    對於緊急手術或術前貧血,不能施行術前儲血式自體輸血,只能採用同種輸血療法。

   

    8、應用自體輸血應注意什麼?

    (1) 術前自體儲血、術中急性血液稀釋(AHD)及血液回收可以聯合應用。

    (2) 自體儲血的采血量應根據病人耐受性及手術需要綜合考慮。當自體儲血的病人術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時要慎重。

    (3) 在實施血液回收時,回收的血液雖然是自體血,但與血管內的血及自體儲存的血仍有差別。血液回收有多種技術方法,其質量高低取決於對回收血的處理好壞,處理不當的回收血輸入體內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目前先進的血液回收裝置已達全自動化程度,按程序自動過濾、分離、洗滌紅血球,並裝袋備用。如出血過快來不及洗滌,也可立即回輸未洗滌血液。

    (4) 適當的血液稀釋後動脈氧含量降低,但足夠的氧供不會受影響,主要是心輸出量和組織氧攝取率增加的代償作用。血容量正常時,心率一般不會增快,AHD還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組織灌輸改善。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濃度與血細胞比積平行性降低,但紅細胞比積>0.20時,凝血不會受到影響。與自身儲血相比,AHD方法簡單、耗費低;有些不適合自體儲血的病人,在手術室嚴密監護下,可以安全的進行AHD;疑有菌血症(如置入尿管或慢性骨髓炎)的病人不能進行自體儲血,而AHD不會造成細菌在血內繁殖;腫瘤手術及傷口感染手術不能進行血液回收,但可以應用AHD。

   

    9、腹腔內出血自體回輸應注意什麼?

    術中回輸手術區域或體腔內的清潔失血對於失血性休克或失血性貧血病人,是一種簡便、經濟、安全的輸血方法。特別是在血源缺乏而病人又是嚴重失血性休克時,可搶救生命。輸自體血,不存在血液傳染及同種異體輸血反應,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回收自體血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嚴格無菌操作。

    (2)打開腹腔回收部分血後,如果積血不從刀口外溢,應先止血,再回收。

    (3)由於血液離開循環後,血細胞賴以生存的氧和營養物難以得到,和其他組織接觸後,即可發生血細胞及血紅蛋白的變化。因此傷後血液流出至回收時間,原則上應限於4--6小時。

    (4)腹腔內存留的自體血,超過2--3小時後,因腹腔的去纖維蛋白作用及凝血因子的消耗減少,其本身不易凝集,故回收血時抗凝劑應遠比正常靜脈內采血時少。

    (5)一般腹腔內積血存留2小時後,除肉眼可見的凝血塊外,更多的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團聚物,加之創傷組織也混雜其中,輸入體內後可堵塞毛細血管,團聚物裂解釋放出來的血管活性物質可使血管收縮和通透性增加。因此回輸血必須充分過濾並予以注意。

    (6)有下列情況應禁忌回輸:惡性病變;病人有肝腎功能不全;胃腸道穿孔;糞便、膽汁嚴重污染了血液。

   

    10、心外科應用自體輸血方法及臨床效果如何?

    在心外科手術中,減少同種輸血是防止輸血後合併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自身輸血不僅可避免同種輸血所致的各種輸血後合併症的發生,而且可以減少血源,尤其適合於稀有血型患者。有文獻報道,對549名擇期手術患者用術前儲血式冷凍保存紅細胞的方法進行自體輸血,同時運用無血充填體外循環和體外循環中殘留血液的回收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因同種輸血所產生的各種輸血後合併症的發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對像:心外科549名擇期手術患者,男性450例(82.0%),女性99例(18.0%),平均年齡為52.8±10.8歲。其中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為330例(60.1%),心瓣膜疾患117例(2l.3%),先天性心臟病64例(11.7%),其他疾病38例(6.9%)。

    (2)自身血液的採集和冷凍保存:根據美國血庫協會和日本輸血協會的有關標準,在由患者或家屬簽署了自身輸血同意書後,待患者的血紅蛋白值>llO克/升、紅細胞比積>0.33時,采血400毫升,間隔約1個月,首次采血開始前1周起給予口服硫酸亞鐵劑200毫克/天,儲血參照最大手術備血量(MSBOS),所採自身血液用紅細胞緩速冷凍方法保存(-85℃)。

    (3)自身輸血的冷凍保存期:自身血液的冷凍保存期平均為45±40天(n=549)。

    (4)手術出血量:對549名患者實施了術前儲血式自身輸血後,術中出血量由以前的778±443毫升減少至491±315毫升

    (5)自身儲血量與輸血量:自身儲血量是根據疾病的種類、手術範圍的大小,參照最大手術備血量(MSBOS)而制定。在990次自身采血中,共儲血393200毫升,平均儲血量為716±307毫升/患者。

    (6)自身輸血後效果:這549例患者無一例發生輸血後感染及自身輸血後寒戰、發熱、紅斑等任何輸血副反應,也無輸血後肝炎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免疫副反應,手術後患者的血紅蛋白值恢復迅速,木後3天起即恢復到>110克/升。此法安全、有效、穩定,臨床應用效果良好。

   

    11.在骨科手術中如何應用儲血式自身輸血?

    骨科中的髖關節手術、脊惟側凸症手術等,由於不能使用止血帶,術中出血較多,常常需要輸血;此類病人手術可以擇期,術前可以有計劃的進行儲血,當輸血不可避免時,首先應當選擇自身輸血。有關專家對骨科擇期手術患者509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442人,年齡11—79歲;病種包括:變形性髖關節炎380人,特發性脊椎側凸症85人,其他44人)進行了術前有計劃的儲血,效果良好,未發生輸血反應和輸血後感染症。具體操作如下:

    (1)自身輸血前的準備:首先簽署自身輸血同意書,血紅蛋白>110克/升、紅細胞比積>0.33者采400毫升,間隔1個月左右。體重<50公斤者,采血量為400(毫升)×體重(公斤)/50。儲血量參考最大手術血液準備量。初次采血前一周開始口服硫酸亞鐵200毫克/天。采血過程中如出現貧血或病情有惡化趨勢應終止采血。

    (2)方法:清潔環境下無菌操作采血,註明姓名、血型、病歷號、日期,血液分離成濃縮紅細胞和血漿。血漿置-20℃以下保存(新鮮冰凍血漿),紅細胞中加入等量的含79%甘油的冷凍保護液充分混合,置-75℃冷凍箱內保存。解凍時放入40℃溫水中融化,再加入與紅細胞等量的50%葡萄糖液和5%果糖液1.5升,使紅細胞與葡萄糖發生可逆性反應.沉降於袋底部,棄含甘油的上清液。再用5%果糖液1.5升重複洗滌2次,最後用生理鹽水使紅細胞再懸浮和解凍的自身新鮮冰凍血漿一起於術中或術後回輸。

    由於本法可以使紅細胞長期保存(5年以上),因此,采血次數、采血間隔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任意設定和調整,可以確保必要的儲血量,即使手術因故延期也不會影響自身輸血計劃的實施

   

    12.顱內腫瘤病人外科手術中應用血液稀釋法自體輸血應注意什麼?

    一般顱內腫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顱內壓增高,且常伴有代償性血壓增高,脈壓增寬,術中一旦掀開顱骨瓣時,代償性血壓增高的機制隨即解除,血壓有可能出現驟然下降,因此抽血必須在掀開顱骨瓣之前完成。如果病人在掀開顱骨瓣時出現血壓下降,可及時快速將稀釋的自身血液回輸,以防止血壓驟降。在麻醉下,由於肌肉鬆弛劑的作用,病人的外周循環系統處於擴張狀態,一定要注意液體輸入保持有效的循環血容量。

   

    13.為什麼海脈素被較多的應用於血液稀釋和自身輸血?

    海脈素(Heamaccel)來源於牛骨,是通過尿素橋交聯降解的明膠多肽,半衰期為4—6小時,有緩衝能力,平均分子量3萬,為等滲液,近年來普遍被認為是較為理想的血漿代用品。臨床上使用較廣的人工膠體有右旋糖酐(Dextran)和羥乙基澱粉(HES),而明膠製劑一直被認為擴容效果差並有組織胺釋放作用而較少使用。海脈素是近年來新一代改良明膠,自從用於臨床後,發現它具備理想的人工膠體條件,比右旋糖酐和羥乙基澱粉更具優越性。因為海脈素各項指標與人體血液相近,電解質含量及pH值更接近人體血漿:pH7.3、Na+145毫摩爾/升、Cl-145毫摩爾/升、K+5.1毫摩爾/升、Ca2+6.25毫摩爾/升,而右旋糖酐和羥乙基澱粉無此特性;海脈素對凝血系統無干擾,右旋糖酐和羥乙基澱粉都具有抗凝血作用,而受到劑量限制;海脈素與右旋糖酐和羥乙基澱粉相比略有過敏反應,而且短暫輕微;海脈素還可更好地改善循環功能,表現在血液稀釋後,機體的心輸出量、氧運送、心指數及平均動脈壓增加,而右旋糖酐和羥乙基澱粉在這方面的功能較差。許多研究表明.海脈素對急性血容量不足的補充、血液稀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被較多地應用於血液稀釋和自身輸血。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