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知識

血液生理知識

血液是人類生命一種特殊的寶貴資源,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體所需的氧氣、水、養分通過血液輸送到全身每個細胞,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又通過血液送出體外,血液還能夠防禦和抵抗疾病,參與調節體溫和維持酸鹼平衡等功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血液就沒有生命。

在科學技術尚不能人工合成和大規模體外培養的情況下,獻血是為臨床醫療機構提供血液及其成分的唯一來源。無償獻血是一種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的高尚行為,也是保證臨床用血安全的根本之舉,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敬。感謝您參加無償獻血,您的奉獻將挽救一個垂危的生命。

一、血液的生理特性

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組成,含有45%的有形成分和55%的液態血漿。其有形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在顯微鏡下能夠看到它們形態;液態血漿含91-92%的水分和8-9%蛋白質、無機鹽及其它有機物質。我們的身體有神奇的新陳代謝現象,血液的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也不段的發生,每天約有40-50毫升衰老的血液消失,又有相當等量的新鮮血液被製造出來,加入血液循環之中。人體血液成份的吐故納新活動十分活躍,血液中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白細胞壽命約9-13天,血小板壽命約8-9天。

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激發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個健康人每天生成紅細胞約2000億個,血小板1200億個,即每個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細胞相當於人體血細胞的總量。一旦失血,血漿中的水份和無機鹽類在12小時內,就會有組織液透入血管很快得以補充,而血漿中的蛋白濃度也在24小時內恢復。衰亡與新生的不斷更替,即維持血液總量平衡,又保證了血液充滿活力。

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人體內的血液並不都參與血液循環,大約只有70%左右的血液在體內循環,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另外30%左右的血液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以貯存人體總血量20%的血液。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會連續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

二、血液的分型

血型是人類的一種遺傳標記,血型鑒定是安全輸血必不可少的前提,在血細胞表面和血漿蛋白分子上的常稱為血型抗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上共有幾百種血型抗原,可組合的血型數大於10-17種,已超過地球上的人口總數。目前發現人類具有ABO血型系統、MN血型系統、P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HLA血型系統等二十多個血型系統。

理論上除同卵雙胎外,沒有兩人的血型相同。通常指的紅細胞血型,是指ABO血型系統,有A、B、O和AB四種血型。分類原則為看紅細胞上有無A、B抗原即只有A抗原稱A型;只有B抗原稱B型;無A、B的稱O型;有A、B的稱AB型。血型又是可遺傳的,即每個人有兩個基因:A型為AA或AO;B型為BB或BO;O型為OO;AB型為AB。父母各傳一個基因給子女,組成子女的血型,因此子女的血型可根據父母來推測。

如A和O型父母可有A和O型孩子及無B和AB型孩子;A和B型父母可有A、B、O、AB四種血型的孩子。輸血時要求同型相輸,否則體內存在的抗體與輸入的紅細胞抗原會引起嚴重的輸血反應。ABO血型與輸血關係最大,其次為Rh血型。Rh血型有陽性和陰性之分,Rh陽性人只能輸Rh陽性血,Rh陰性人只能輸Rh陰性血,不然將有嚴重反應。

歐美人Rh陽性者占85%,Rh陰性者占15%;而中國人Rh陽性者占99.7%,Rh陰性者僅佔0.3%。因此RH陰性血型在中國實屬特殊稀有血型。如果知道自己是Rh陰性血型,應在當地血站登記。這是為了當你需要輸血或別人需要這種血型血液時,能夠及時找到這種特殊的血液,以免延誤治療時間。

三、適量獻血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從血液生理角度講,一次獻血200-400毫升決不會影響人身體健康。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獻血有益健康。

一、反覆獻血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有關專家對反覆獻血組26例、急性腦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變學各項均值做了比較。結果表明:反覆獻血組的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紅細胞電泳,均較正常值明顯降低,而尤以紅細胞壓積最為明顯,提示反覆獻血組的血液粘滯性下降;而急性腦梗塞患者組的上述指標均較正常值高,提示腦梗塞患者存在著高粘血症。因此,反覆一定量的獻血會使血液粘滯性下降,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意義。

二、經常獻血可以降低血脂

人們由於體力活動的減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俗稱“血稠”。“血稠”的結果就是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人體的血管壁上,最後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形成心腦血管病。而經常獻血, 減少了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過正常的飲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釋,血脂就會隨著下降,也就減輕了動脈硬化的隱患。

三、獻血可預防心臟病

據芬蘭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適量獻血對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別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預防心臟病之效!專家對居住在芬蘭東部的20000餘名成年人作了試驗調查,結果發現,與經常獻血者比較,從不獻血者的心臟病發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專家們對此解釋說,人體血液中含鐵過高會明顯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血液中含鐵較高者與較低者相比,3年內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適量獻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鐵量大為降低。

英國營養基金會科學部主任瑪格麗特的研究結果也與上述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她分析說,血液中過剩的鐵和銅都會起到加劇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導致心臟病的重要因素。芬蘭醫生們已發起一場“低鐵飲食”運動,要求吃含鐵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獻血一次(獻血量為400毫升),這既有利於他人,也有利於自己,堪稱“一舉兩得”之美事!

四、經常獻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為自胎兒出生後,骨髓就成為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反饋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經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五、部分國家無償獻血的情況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達到醫療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如經濟發達的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也有經濟欠發達的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尼日爾、尼泊爾、緬甸等,都實行了無償獻血制度。在許多國家,公民獻血後吃幾塊點心、喝杯飲料,就各自去幹自己的工作,從不領取任何報酬,人們把獻血看作是健康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是很普通的事。我國1997年12月29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並於1998年10月1日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