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 Rh血型系統在臨床輸血中的重要性

ABO Rh血型系統在臨床輸血中的重要性

    迄今為止已發現了人類有29個血型系統,與臨床輸血關係最為重要的是ABO、Rh這兩個血型系統,按照紅細胞膜上抗原不同,ABO血型分為A、B、O、AB四種血型,在人群中血型分佈是A、B、O三種血型各佔30%左右,AB型約占10%。Rh血型系統內有45種不同的抗原,D抗原最為重要。根據紅細胞上D抗原的有無,可分類為Rh陽性或Rh陰性,大約85%白種人為Rh陽性,其餘15%為Rh陰性,中國人約99.6%為Rh陽性,約0.4%為Rh陰性。Rh系統的其他主要抗原有C、c、E及e。從市中心血站對無錫地區調查結果來看RhD陰性人群的ABO血型所佔比例是A>O>B>AB。在臨床輸血的實踐中因ABO、Rh血型不合的妊娠或輸血可發生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 輸入因ABO血型不配合的紅細胞,在血管內被受血者體內的抗A或抗B破壞而引起嚴重的輸血反應。臨床主要表現為休克、血尿、腎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狀。如搶救不及時,死亡率很高,這主要是由於在發血前將患者血型寫錯或檢測、核對等人為的錯誤造成的,發生率極低。

   

    ABO新生兒溶血病是母子ABO血型不合所致。主要是由於胎兒紅細胞A或B抗原與來自母體的抗A或抗B抗體反應的結果,O型人具有抗A(B)IgG抗體的人數比A型或B型人具有抗A或抗B IgG抗體的人數明顯為多,所以ABO溶血病以母親為O型,子女為A型或B型的發病率為最高。ABO新生兒溶血病在第1胎時就可以發病,雖然ABO血型不合的機會較多,但發病率還是較低的,據統計我國漢族人群中ABO溶血病的發病率大約只佔總分娩數的不到1%(約0.7)。

   

    Rh血型不合對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 在Rh抗原中以D為最強,以下是E、C、c、e的次序。當Rh陰性者首次輸入Rh陽性血後,在4周以前很少能查出抗-D抗體,即使存在效價也低。當患者再次輸注陽性血後,一般在輸血後1~5天,在抗原的刺激下產生回憶反應,IgG同種抗體大量迅速增加,破壞輸入的不配合的紅細胞。在大多數情況下,無症狀或病情較輕微,很少需要治療。但也有少數病例發生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導致DIC、少尿、無尿和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在輸血中要經常警惕這種輸血反應的可能性。

   

    夫婦因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兒溶血病中,以D抗原不合為最多見,臨床表現也最嚴重。除了Rh陰性,因抗-E、抗C、抗c或抗e也可以引起新生兒溶血病,但臨床表現較輕。Rh不合新生兒溶血病一般在第二胎以後發生,第一胎Rh不合胎兒時常不受影響,但當Rh陰性婦女在孕前曾接受Rh陽性的輸血或曾有過Rh陽性胎兒流產史(妊娠2個月以上),此時母體內已產生抗體,當這種抗體在再一次懷有Rh陽性胎兒時,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使胎兒紅細胞大量破壞而發生溶血。當然,在Rh陰性個體中約有1/3不會產生抗-D抗體,所以即使一個Rh陰性的產婦多次懷孕Rh陽性的孩子也不一定會產生Rh溶血病。

   

    因此,當夫婦ABO、Rh血型不合時,孕婦應定期做產前檢測。如果發現了可以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的不規則抗體,在妊娠初期應該每月作一次檢查,在妊娠後期應每週作一次檢查。

   

    通過以上預防措施不僅提高臨床安全輸血,降低輸血反應。同時對優生優育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