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降低rh陰性學抗D的效價比?

請問如何降低rh陰性學抗D的效價比?

    【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中醫辨證分型治療Rh陰性孕婦抗-D效價增高的療效。方法 對32例Rh陰性孕婦按照中醫辨證施治原則,分為濕熱蘊結、氣陰兩虛和氣虛血瘀3型。分別進行清熱利濕,氣陰雙補和補氣活血治療。結果 32例患者服用中藥前後對比,抗-D效價下降顯著(P<0.01)。結論 應用中醫中藥辨證治療Rh陰性孕婦抗-D效價增高療效可靠,副作用少。

   

    關鍵詞 辨證治療 Rh陰性 抗-D效價 血型

   

    Rh陰性孕婦母嬰血型不合可導致新生兒溶血病,嚴重者可造成習慣性流產或死胎。由於接受輸血或妊娠等因素的影響,使孕婦體內產生大量IgG抗體,IgG抗體可以穿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繼而破壞胎兒的紅細胞。因此,降低母體內IgG抗體濃度,可有效預防和降低新生兒溶血病和習慣性流產的發生率。傳統治療多採用血漿置換方法,去除孕婦體內過高的抗體效價。筆者應用辨證施治原 則,採用中藥湯劑對32例Rh陰性孕婦進行治療觀察,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32例均為經醫院轉診至血站的患者,年齡在22~36歲,平均27.6歲;病程1~8年;有輸血史7例,有妊娠及流產史24例,有輸血史合併妊娠史1例;抗-D效價在128~1024之間。

   

    1.2 方法 Rh陰性血型鑒定採用單克隆IgM/IgG型抗-D,孕婦血清IgG抗體鑒定應用抗人球蛋白方法和酶法。Rh陰性育齡期婦女一旦確診為體內有高效價抗-D,即應開始服藥,一般要把抗-D效價降到16以下方可妊娠。在妊娠期間,母體內抗D效價可能繼續升高,所以仍需堅持服藥。筆者將Rh陰性女性抗D效價升高者根據臨床表現分為3型:(1)濕熱蘊結型:共20例,主要表現為頭重噁心、口渴不欲飲,身熱不揚,納差,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用茵陳蒿湯加減治療。(2)氣陰兩虛型:共9例,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語調低微,週身無力,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用生脈散加減治療。(3)氣虛血瘀型:共3例,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青紫,腹部疼痛,乏力少言,舌紫苔白,脈緩澀;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上述3型中,均可適量加入益母草、當歸、川芎、白芍、木香。

   

    2 結果

   

    32例Rh陰性患者經服用中藥後,血清中抗-D效價均降至16以下,服藥時間為5~24周。在抗-D效價降至16以下後,囑患者可以妊娠,但每月需監測1次抗-D效價,根據抗-D效價情況,隨時應用中藥調整。經統計學處理(t檢驗)32例患者服藥前後差異有顯著性(P<0.01)。

   

    32例孕婦有14例在平均35.6周進行剖腹產,有18例孕婦為足月產,32名嬰兒全部成活,其中有25名嬰兒出生後經換血治療。

   

    3 討論

   

    孕婦為Rh陰性時,由於有妊娠或輸血史(也有第一胎發生Rh溶血者,但本組未發現),胎兒Rh陰性紅細胞進入母體內,刺激母體免疫系統產生抗-D抗體。當孕婦再次妊娠時,孕婦的IgG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與胎兒紅細胞表面抗原相結合,最後這些紅細胞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破壞溶血,溶血時補體C 3 起著重要作用,而補體C 19 也 參與了免疫複合物的形成〔1〕 。因此,終止免疫複合物的形成即可減輕或抑制溶血。傳統治療孕婦血中Rh抗體效價增高、特別是抗-D效價>64時,應進行治療性血漿置換療法,目的是將母體血液中的抗體分離去除。由於本法只能去除血液中的抗體,不能終止抗體的繼續產生,也不能逆轉已發生溶血胎兒的病情,並且治療性血漿置換可能導致過敏反應,還會傳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因此,尋找更安全、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一直在進行。本病屬於祖國醫學「墮胎、小產、滑胎」,「黃疸」範疇,中醫認為與孕婦脾腎氣虛,濕熱蘊結,氣滯血瘀,沖任不固有關。筆者將其分為3型,辨證施治,隨症加減,並結合現代藥理研究適當加入益母草、當歸、川芎、白芍、木香等中藥,療效更為可靠 〔2〕 。筆者體會中醫治療本病應治未病,即Rh陰性女性在妊娠前監測抗-D效價,必需將抗-D效價控制在16以下方可妊娠。在妊娠期間,仍需長期堅持口服中藥,測定抗-D效價、羊水膽紅素A450值、胎兒紅細胞壓積或血紅蛋白值和胎兒水腫程度。若胎兒情況欠佳時,需提前分娩,必要時實行新生兒換血治療。通過對32例Rh陰性孕婦臨床治療觀察,中醫辨證治療孕婦抗-D效價增高,療效可靠,並且安全、副作用少,對胎兒發育無影響。

   

    郭樹儉 高傳才  巴文欣 2005-12-13 13:28:44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 2003年4月第1卷第1期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